2006/11/29

讀書心得-應徵是一種表演

《Cheers快樂工作人》雜誌 2005.6.1 第57期
膽識567系列二──應徵是一種表演


 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,是因為它是一本很專業但不失趣味性的雜誌,這次的主題剛好談到了時下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──應徵,這個題目跟人力資源也有絕大的相關性,所以我用這篇報導來作為我讀書心得的主軸。

  這篇報導分為兩大部分:個人篇與企業篇。

  個人篇談的是所謂的「表現力」,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企業徵選新鮮人時,所會注重的四種重要表現力:

1. 書面表現力
  在網路時代來臨時,能在制式的履歷中提出自己和他人不同之處﹝EX:附加資料……等﹞
2. 情緒表現力
  能夠自然且恰當的表現出對這份工作的熱情
3. 行動表現力
  訓練自己「重建現場」的敘事能力,而非做流水帳式的報告
4. 團隊表現力
  以創意展現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
  
個人篇中以飛利浦校園徵才的決賽實況做為引文,當時就讀台北大學的林庭旭同學以驚人的草莓造型、說唱自如的台風贏得了這項殊榮,也說明了現今企業所要招募的人才是勇於表現自己、有自信的人,而不再是傳統企業中,老闆說一就不敢說二、沒有自己想法的員工。

  企業篇所針對的重點則是企業如何尋找、培養優秀人才。

  作者以台灣應用材料徵才為例,企業不僅安排受試的佼佼者參訪矽谷的企業總部,請高階經理人接待他們,甚至是安排這些學生參觀企業在史丹佛大學贊助的研發中心、在柏克萊大學贊助的實驗室、企業所贊助的高科技博物館……等。

  為什麼這些知名企業或高科技產業要這麼重視所謂的校園徵才?甚至派出CEO親自負責這些活動?原因是現在的企業所需要的不再是傳統的辦事員,而是需要一批能夠幫企業打天下的精英份子,中國信託行政長尚瑞強在文中也提到,在成為跨國區域級銀行前,必須提前培養10年後的接班人,「也就是培養取代我的人。」

  企業為了培養一個優秀的領導者,往往也不惜花費鉅資培養儲備幹部,雖然所用的成本非常高﹝P.117 約是一般職務10倍﹞,但卻比請獵人頭公司找高階主管划算,也有助於企業形象的提升與所謂「雇主品牌」的建立,所以各大企業往往樂此不疲。

  不過,企業主最關心的還是如何尋找對企業有幫助的人才,因此校園徵才活動已經成為現在的一種新趨勢,這樣的活動不僅對想要求職的學生有利,在進入這家公司之前就可以了解它的企業文化;對求才若渴的企業主更好,因為這比單純的履歷表或是面試更容易挑選到適合這家企業的人才,所以企業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資金來吸引到對的人。

  我想所謂「人力資源規劃」就應該要像這個樣子,在現在這個階段就已經想到10年後所會面臨的狀況,並開始培養可以接棒的人,不論是舉辦校園徵才或培養儲備幹部,我覺得要是每一個企業主都能像這樣的做規劃,那一定非常了不起。

  像Cheers做出這樣的報導,其實對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大的提醒效果,在求學期間,不僅要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,更需要考慮到現實面,培養自己的特長,甚至是成為中高階主管的能力,因為求職不只是把自己SHOW給企業主挑選而已,如果自己身上沒有企業所需要,能夠「打天下」、「獨當一面」的特質,不論條件再好都是沒有用的。

沒有留言: